采暖季近在眼前,省城東部“汽改水”改造也進入尾聲。為完成供熱過程中蒸汽與熱水的轉換,供熱部門在黃臺建設了換熱首站,專為黃臺南線輸送高溫熱水。目前,該換熱首站建設到什么程度了?高溫蒸汽與熱水的轉化是如何實現的?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利用高溫蒸汽把涼水蒸熱
黃臺換熱首站位于黃臺電廠內,是一座三層建筑,從外面看,正在建設中的換熱首站并不起眼,但到采暖季來臨時,源源不斷的“汽—水”交換就在這里進行。21日,記者來到這里時,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據介紹,這里的設備安裝工作已經完成,正處于調試階段。
記者看到,在換熱首站一樓,安裝著循環泵、凝結水循環裝置、水箱、補水泵、軟化水處理裝置等設備。二樓被稱為“管道層”,粗大的管道在其中密集分布,此外,還有兩臺“水—水”換熱器,高壓配電室也在這里占據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在三樓,最引人注意的是四臺“汽—水”換熱器,看上去有點像大體積的儲油罐。而在室外,一條粗大的管道從與換熱首站相隔不到50米的黃臺電廠車間中伸出,從半空中進入二樓管道層。
濟南熱力黃臺換熱首站項目專業技術人員向記者簡單地描述了這里的工藝流程:黃臺電廠出來的高溫蒸汽,先由蒸汽管道進入二樓的管道層,繼而通過向上的連通管道進入三樓,經“汽—水”換熱器處理后變成高溫蒸汽。這種換熱器是怎么工作的?技術人員說,“換熱器四壁都裝滿了水,里面分布著很多蒸汽管道,260℃的蒸汽從管道里經過,利用高溫把水蒸熱,水從這里流出后,溫度最高能達到130℃?!彼榻B說,二樓的兩臺“水—水”換熱站的任務,則是對蒸汽冷凝后變成的水進行加熱。
高溫熱水并不直接進家
黃臺首站項目的專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經過一系列專業處理后,上面兩種轉換途徑得來的高溫熱水,將由循環泵打入供熱管網,經改造之后的小區換熱站進入千家萬戶。當高溫熱水從黃臺流出時,它的壓力一般是1.3兆帕,而居民家中的暖氣片能承受的壓力一般是0.4兆帕。
這樣的高溫熱水要順利進入居民家中,需要小區換熱站來“一顯身手”?!捌鋵嵏邷厮粫苯舆M入居民家中,而是通過小區換熱站的‘水—水,換熱器實現熱量的傳遞。在這里,高溫熱水會把事先注入的低溫水‘燙熱,,低溫水升高到一定溫度后,再流動到住戶家中散熱?!奔夹g人員介紹說,至于低溫水吸熱到什么程度,可以根據室外氣溫來調節和控制。
完成一個流程任務后,高溫水并沒有結束自己的使命。它可以經過凝結水管道進行回收,到達黃臺換熱首站時,溫度還可能達到七八十攝氏度。這些“回家”的熱水將再次進入那里的換熱器,開始新的循環。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與蒸汽管道相比,高溫高壓熱水供暖穩定性、可靠性強,不會出現冒蒸汽等現象,也有利于供熱的安全性。
供熱管道變粗熱損耗大大降低
據介紹,黃臺換熱首站全部建成后可實現15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而今年則可具備6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它投入使用后,對市民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濟南電力有限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黃臺電廠是省城東部城區的主要熱源,從黃臺電廠出來的黃臺南線,主要負責向二環東路、解放路、和平路以及文化東路、文化西路、歷山路沿線供熱。
此前,黃臺南線為蒸汽管道,到達文化西路和歷山路沿線的距離超過了13公里。在這13公里的“長途跋涉”中,部分蒸汽面臨著高達20%的熱損耗,在末端的一些路段,它甚至變成了凝結水,熱量大量流失。而除較高的供熱網損之外,由于管道過長,超過了蒸汽管道11公里的供熱極限,在冬季氣溫驟降時,蒸汽壓力不夠的情況也會出現,直接影響到供熱質量。
而黃臺供熱首站投入運營之后,從高溫蒸汽到高溫熱水,之間的路程只有50米,即從黃臺電廠的7號、8號機組到換熱首站二樓的距離。而“汽改水”改造之后,供熱管道也普遍變粗,以文化東路為例,之前的蒸汽管道直徑在400毫米左右,新敷設的熱水管道直徑最大700毫米、最小500毫米,這種設計將大大加強熱水輸送能力。數措并舉之下,“從黃臺出來的130℃高溫熱水,經新敷設的熱水管網傳輸,熱損耗也將有效降低,初步預計供熱網損將由20%降至5%?!边@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熱源也將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提高沿線供熱質量?!?/span>
上一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保供熱安全穩定運行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保供熱安全穩定運行
下一篇:暫無!